欢迎来到广西高校高发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
 当前位置:实验室制度
实验室制度
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管理

文章来源:广西高发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重点实验  日期:2022年06月21日 11:00

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管理

第一部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办法及其配套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本管理制度中所述“生物安全”包括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品及相关废弃物等可能导致安全损害的内容。

二、责任:

1.各负责人按照第二章实验室安全管理架构分别负责。

三、安全上岗要求:

1.所有人员上岗前均应系统地接受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培训。

2.要求所有人员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威胁接受免疫以预防感染。

四、实验环境的安全标记及要求

    1.实验室内应系统而清晰地标示出危险区,且适用于相关的危险;在某些情况下,宜同时使用标记和物质屏蔽标识出危险区;应清晰地标识在实验室或实验设备上使用的具体危险材料;通向工作区的所有进出口都应标明存在其中的危险。

    2.应使涉及的非实验员工(如维修人员、合同方、分包方)知道其可能遇到的任何危险。

    3.实验室的每个出口和入口应可辨别,入口处应有标记,标记应包括国际通用的危险标志(如:生物危险标志、火线标志和放射性标志)以及其他有关的规定和标记。

4.应设紧急出口并有标记以和普通出口区别。

5.应急撤离路线应有在黑暗中也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6.实验室入口应有可锁闭的门。门锁应不妨碍紧急疏散。

五、实验室运作的管理程序

课题组须根据实验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制定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和应急处理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1.确保研究人员的健康随时得到监护。

2.确保高风险污染材料,包括生物危害对象和危险化学品,在使用中得到有效监控,防止丢失。

3.确保实验中的安全程序得到切实贯彻。

4.切实做到对高风险污染废弃物的安全处置。5)做好实验和事件记录确保研究工作有迹可查。

六、实验室安全工作行为

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者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者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间前后、离开实验室前、进食或吸烟前后应例行洗手。

接触生物源性材料:实验室工作行为的设计和执行应能减少人员接触化学或生物源性有害气溶胶;处理、检验和处置生物源性材料的工作行为应尽量降低污染的风险;执行污染区内的工作行为应注意预防个人暴露;如果样本收到时有损坏或泄露,应有穿着个人防护装备且受过培训的人员开启样本以防漏出或产生气溶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开启此类容器;如果污染过量或认为样本由不可接受的损失,则应将样本安全地废弃而勿开启。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安全操作尖利器具及装置: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器剪、弯、折断、重新戴套或从注射器上移去针头;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磨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置换。

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被假定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应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

所有有潜在传染性或毒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在存放、处理和使用时应按未知风险的样本对待。

应在有盖安全罩内离心;所有进行涡流搅拌的样本应置于有盖容器内;应能在产生气溶胶的大型分型设备上使用局部通风防护;操作小型仪器时使用定制的排气罩;可能出现有害气体和生物源性气溶胶的地方应采取局部排风措施。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

七、实验室内生物安全的设施与使用

按研究所需合理设置、使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柜。所用生物安全柜的放置、设计和类型应符合安全工作所要求的风险防护级别。实验室应时常监测生物安全柜以确保其设计性能能符合相关要求。应保存检查记录和任何功能性测试结果。在安全柜上应有作为检查证明的标记。

对于新安装的生物安全柜和安全罩及高效过滤器的安装与更换,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安装或更换后应按照经确认的方法进行现场生物和物理的检测。

八、样本的运送

实验室负责人应负责为所有向实验室提交样本的地点准备适当的指南和指示。

所有样本应以防止污染工作人员、患者或环境的方式运送到或送出实验室。

样本应置于被承认的、本质安全、防漏的容器中运输。

样本在机构所属建筑物内运送应遵守该机构的安全运输规定。

样本运送到机构外部应遵守有关运输可传染性和其他生物源性材料的法规。

九、废弃物处置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的管理应符合国家、地区或地方的相关要求。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

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在从实验室中取走之前,应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生物学安全可通过高压消毒处理或其他被承认的技术达到。

实验室废弃物应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

有害气体、气溶胶、污水、废水应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的要求。

动物尸体和组织的处置和焚化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要求。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危害评估、安全调查记录和所采取的相应行动记录按有关规定的期限保存并可查阅。

十、记录

除前面要求记录的内容外,还应有机制记录并报告职业性疾病、伤害、不利事件或事故以及所采取的相应行动,同时应尊重个人机密。

第二部分 生物安全个人防护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安全,全体人员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等相关规定。

2.操作有传染风险的物质时,应在采取合理的隔离措施,例如生物安全柜隔内进行实验。

3.严格遵照《实验室操作维护手册》、《实验室消毒标准流程》、《实验室高压灭菌标准流程》、《实验室常见伤害急救规程》和《突发事件处理流程》进行各项标准操作。

4.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外缓)、半污染区(内缓)和污染区(实验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5.一次性口罩、防护口罩、工作服、防护服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标本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第三部分 细胞培养洁净实验室操作规程

参见《细胞培养洁净实验室操作维护手册》(附件6)

第四部分 针头等锐器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尖锐器具的使用、安全操作、收集和处理的程序,保证检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种尖锐器具包括剪刀、注射用针头、手术刀、金属和玻璃制品等的实验室操作。

三、实验室责任人:负责对检验人员对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综合管理。

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检验人员对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是否符合本程序。

实验人员:负责按照本程序对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

四、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

    1.检验人员应接受有关尖锐器具及装置安全操作的培训。

2.检验人员在使用和操作各种尖锐器具包括剪刀、手术刀、注射用针头和玻璃器皿时要认真和仔细,避免因操作失误所引起的实验室感染。

    3.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4.尽量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用锐器安全装置。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

5.不能将皮下注射针作为移液管使用。

6.尽量用巴斯德塑料吸管代替玻璃吸管。

7.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器剪、弯、折断、重新戴套或从注射器上移去针头。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

五、尖锐器具的收集和处理

1.皮下注射针头用过后不应再重复使用,也不能将针头从注射器上取下、回套针头护套、截断等,应将其完整地置于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中。

2.盛放锐器的容器必须是耐扎的。不能将容器装得过满,当达到容量的四分之三时应将其置换。

3.污染(感染性)锐器——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碎玻璃应收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待由专业公司进行处理。必要时在处理前进行高压灭菌。

4.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绝对不能丢弃于垃圾场。

六、尖锐器具的刺伤、切割伤或擦伤的处理规程

参照,实验室常见伤害急救规程

第五部分 生物实验室消毒标准流程

一、目的:为了加强有害生物因子的传播,降低人员、环境被污染的风险制定本流程。

二、责任:课题组研究人员负责场地和器械消毒。

      实验室安全管理员负责监督检查日常消毒工作的进行。

三、适用范围:适于实验室工作环境、实验台面、工作服、移液器等的清洁消毒工作。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四、实验室清洁消毒操作流程:

1.紫外消毒:

   紫外消须根据需要设定时间,通常为30分钟,根据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消毒结束后,关闭电源开关。

2.实验室化学消毒清洁程序

2.1 消毒液的配置:使用终浓度为2g/L(0.2%,终浓度)有效氯的消毒液。

2.2 消毒用品的使用:各实验区的清洁消毒工具均专用,不可混用。所配制的消毒液只限在当天内使用,隔夜后应重新配制。

2.3 每次实验前一天和实验结束后对各区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实验台面、地板。

2.4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标本或试剂外溅,应立即用含2g/L(0.2%,终浓度)有效氯消毒液湿布覆盖污染处30分钟,再进行擦拭,随后用清水擦洗,并作记录。

2.5 实验结束后用含2g/L(0.2%,终浓度)有效氯消毒液对台面进行清洁,紫外灯照射30分钟。

2.6 实验结束后,开启室内紫外灯对实验室进行紫外照射消毒至少30分钟。

2.7 实验结束后,用2g/L(0.2%,终浓度)有效氯消毒液对各区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擦拭清洁。

2.8 每次对使用过的移液器、镊子用75%酒精棉球进行擦拭。

2.9 每周将待清洁工作服高压灭菌后洗涤消毒,不同实验区的工作服隔天洗涤。

3.生物安全柜消毒、清洁方法

3.1 一项工作完成后,所有的容器和设备应用75%乙醇进行表面消毒后取出。

3.2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用75%乙醇对生物安全柜内的工作台、两侧、后壁、观察玻璃内侧进行擦拭。

3.3 开启生物安全柜紫外灯30~60分钟,用于工作台和内部环境的消毒。

3.4 开启紫外灯是请勿在柜内操作。

3.5 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少量喷溅时的消毒措施:应立即用吸水纸巾消除,放入生物危害灭菌袋,尽快对喷溅物沾染到的物品和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用浸透消毒液的毛巾浸湿,消毒工作面后,更换手套,再将清洁的吸湿巾放入柜内,无论脱手套还是换手套都要吸收。

3.6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大量溢出时消毒措施:需要更广泛的消毒,柜中所有的物品都应进行表面消毒后移除柜外,要向工作台面上倾倒消毒液使其流入格栅到达排水托盘,然后再用清水擦拭。

四、记录

实验室清洁消毒后应在值班记录上进行登记

第六部分 生物废弃物消毒处理制度和流程

一、目的:为了加强有害生物因子的传播,降低人员、环境被污染的风险制定本流程。

二、责任:课题组值日生负责对实验产生的废物、废液进行收集和消毒处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员负责监督检查日常废弃物消毒工作的进行。

三、适用范围:适于实验室所有废弃生物因子、使用过的耗材等。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四、废弃物消毒操作流程:

1.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的废物品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2.使用过的一次性实验用品(如试管、吸头、离心管等),放入20g/L(2%,终浓度)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2小时后,放入污染袋内集中处理。

3.接触过生物因子的固体实验用品均应用20g/L(2%,终浓度)有效氯消毒液浸泡2~6小时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后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要求见实验室安全设备操作SOP”,第一部分 高压锅灭菌使用SOP)。

4.污染的标本容器等投入盛有20g/L(2%,终浓度)有效氯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一昼夜后,放入污染袋内集中处理。

5.废弃标本如血、痰,用20g/L(2%,终浓度)有效氯消毒液消毒,搅匀后作用2~4小时后,集中处理并记录。

6.实验室所有垃圾,包括用过的一次性手套置于专门污染袋内,集中处理并在废弃物处理记录表上记录。